普洱茶的「五個唯一」
隨著普洱茶的升溫,最近國內多種管道對普洱茶過熱、價格過高出現了批評的語言。在一片議論聲中,我們是否靜下心來,探討一下如何正確評價普洱茶,如何對普洱茶與其他茶的關係有個比較確切的說法,如何發揮各自優勢、互補共榮,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深思、探討、研究。我個人認為,與各類茶相比,普洱茶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具有多個世界級的“唯一性”。
一、唯一的氣候:
由於茶有喜光愛光、喜溫暖愛濕潤的特性,世界上的茶多數是生長在溫帶、亞熱帶、熱帶地區。也可以說陽光雨露的充足與否,決定了茶的品種。雲南適應生長茶樹的地區平均氣溫在15-22℃ ,平均濕度在85°以上。雲南山區幹、濕季明顯,早、晚溫差大。雖處於亞熱帶地區,便由於在地處高海拔、低緯度山區,一天中就有四季溫度的變化,終日雲霧繚繞,太陽一出,又十分炎熱。雲霧擋住了長波而能量弱的光線照射,使穿透力強的紫外線直接作用在茶的葉面上,多雲霧帶來了濕潤和負離子,營養了茶葉的面和茶莖。於是,陽光、雲霧、雨水交替作用的特殊氣候,造就了雲南普洱茶的特殊內涵。
二、唯一的土壤:
茶樹生長最適合偏酸性而濕潤的腐植土。因為腐植土中有天然的有機肥和植物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氮”“磷”“鉀”這三大元素一定要在偏酸性、濕潤的土壤環境中才能溶解,再被茶樹吸收,參與茶樹的生長和各種有機內涵物的氧化、分解、重組過程。雲南是黃紅土壤偏酸性,屬火山灰、玄武岩性質,微量元素豐富,其自然形成的比例最適合大葉子樹種的生長。
三、唯一的微量元素效應: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長過程中必需的條件,其重要性遍及整個生物生命科學。微量元素也是衡量茶的品種和品質的關鍵因素,雲南土壤的有機物質、微量元素含量豐富而天然配比合理,造就了普洱茶獨特的內涵,水浸出物大多在40%以上,有些品種已高達48%,其中茶的主要有效成份茶多酚類浸出液可達33%以上,其他種類茶的浸出物,至今還沒有驗出高於此數的。人們在飲用普洱茶的這程中,補充了各種被茶樹熬合成水溶性物質,屬可溶性、活性微量元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四、唯一的原始加工工藝:
普洱茶成茶工藝原始古老,當地農民將茶葉摘采下來稍經低溫翻炒軟、揉搓後放太陽下曬乾。正因為這種簡單而不經意的加工方法使普洱茶中各種蛋白質和有機物理學中的活性酶被保存下來,在學術上稱為“抑活”,而其他烘青、炒青等加工方法,學術上則稱為“滅活”。被“抑活”的這些有機物和活性酶又給普洱茶在陳放或渥堆、陳化和發酵的過程中提供了有機轉化的物質基礎。它有生命,能陳放,在陳放過程中,茶中有機物經過氧化、水解、分化、縮合過程形成了茶葉中新的可溶性物質,如沒什子酸、茶褐素、阿拉伯糖、單糖等。這些物質如“沒什子酸”,形成後的濃度比原來提高了3.2倍,茶褐素提高了近20倍。這些新物質可溶性高,對腸胃無刺激性,容易被吸收。原始的加工工藝,使普洱茶的內涵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普洱茶具有消渴、解乏、提神、避瘴氣、消食解油膩等實際功效,已被大量的實驗和案例證實和接受。所以說,普洱茶稱得上“似茶非茶,似藥非藥”,世上獨有。
五、唯一的“茶祖”:
說到底,普洱茶原本是世界上唯一的茶。眾所周知,雲南是茶的故鄉,茶的傳播是以雲南為中心,往西南推移,直至印度,向喬木化、大葉型發展;往東北推移,直至江浙、安徽,則向灌木化、小葉型發展。如今,它的子孫後代已經百花齊放,各有千秋,但是,追根溯源,全世界的茶,都出自雲南。這個唯一性,是普洱茶最根本的唯一。
俗語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我們進一步弘揚普洱茶的唯一性,那麼,普洱茶的世界普及性,便如日中天指日可待。
以上文章轉載自中國普洱茶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