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普洱茶被檢測出的黃麴黴毒素源於二次污染



普洱茶被檢測出的黃麴黴毒素源於二次
2014-01-28 陳傑 普洱雜誌

一、普洱茶不能產生黃麴黴毒素:
這是對這場爭論的第一個答復。也是最直白、最簡單的答復。為什麼這麼肯定。因為普洱茶在加工和後發酵的過程中缺少將黃麴黴轉化為黃麴黴毒素的物質條件。
怎麼解釋呢?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與其它的寄生麯黴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這是一個科學概念,也是一個科學結論。這個概念告訴我們不是所有黃麴黴都可轉化成黃麴黴毒素的。黃麴黴轉化為黃麴黴毒素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那麼這個條件是什麼?兩條:一個是物質條件;另一個是環境條件。在這兩個條件中,物質條件又是最根本的條件。
 
黃麴黴毒素的生成是黃麴黴作用的基礎物必須是含有蛋白類、澱粉類、油脂類為主的物質。如大米、玉米、麵粉(含糕點餅乾麵包等)、食用油、花生、堅果和乾果等。雖然普洱茶也有極少量的蛋白、澱粉和脂類物質,但它太少了,也可以說少得可憐。即使如此,普洱茶中少得可憐的蛋白質在加工過程中又被水解成氨基酸,僅有一點微量的澱粉又被轉化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類物質在厭氧發酵中由於多酶體系的作用轉化為醇類物質,成了芳香類物質的一種。因此我們說,普洱茶是不可能出現黃麴黴毒素的,因為它缺少轉化黃麴黴毒素的物質條件,這也是最根本的條件。其實,不僅普洱茶,幾乎所有的茶類,都不可能在後續的陳化中生成黃麴黴毒素世界衛生組織自1993年至1995年先後對多種食品可能造成黃麴黴毒素污染發出警告,唯獨沒有對茶葉類發出類似的警告。可能有些人會說,普洱茶是區域性的茶類,還沒有被世界衛生組織關注。那麼紅茶呢?它可是世界範圍的茶類。雖然紅茶與普洱茶在發酵方法上有些差別,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同屬發酵茶類,而且在發酵的過程中都能檢測出黃麴黴,卻檢測不到黃麴黴毒素的存在。我們經常說茶葉是低熱量的飲品,不是我們的加工工藝有多麼了不起,而是茶葉本身就缺少產生熱量的蛋白、澱粉、油脂類的物質
 
  
既然普洱茶不可能生黃麴黴毒素,《廣州某茶葉市普洱茶中多生物毒素調查告中卻披露了普洱茶被檢測出黃麴黴毒素呢?道是告有是因其他的什原因?
 
      第一,我個人在仔告後,認為它是真可信的。它在實驗中所採用的實驗設備檢測過程,包括結論都非常範而嚴謹告不指出黃麴黴毒素被出的資料,還涉及到伏毒素、吐毒素、T—2毒素的出及數據。因此,我認為這告的真性與科學性,包括它的學等等,都不容置疑。
        第二,告在“摘要”中做了明確的提示,即:所抽取的品全部來自“廣州某茶葉市倉儲存的普洱茶”裏有一個“濕。可能很多人不瞭解“濕”,但是凡是有過貯藏普洱茶的都知道,“濕”是一些人加速普洱茶酵所獨的一“激方法”。這種做法只局限在廣、香港少部分人採用,不是普洱茶藏的主流。但裏也存在一個問題即便是“濕”,僅僅是高溫高濕也不會出黃麴黴毒素的。我本人自2004始至今,普洱茶做幾十次破壞性實驗,將普洱茶放置在微生物培箱,採用高溫高濕的方法(比濕倉還要激),察不同時間段微生物及的活性,並行相的安全檢測,也沒有發現黃麴黴毒素的出。其取的品有大益、下、海灣、柏、雲河、郎河、升、龍潤等幾十個企。其安全性指為優裏附帶說一個笑,我本人最初不懂普洱茶,為這種自然酵的方法菌會非常多,普洱茶中的大桿菌一定超。但經歷幾十次檢測發現大多數未出。極個的小廠,但又未超引起我本人的極大趣。後來在不斷的察中發現普洱茶的程是多體系的參入,當優勢菌群確立後,其他的菌,包括大桿菌等都被抑制住,很繁衍也就是微生物學界常的“拮抗作用”原理。(注:拮抗作用是微生物界的普遍象)
       第三,如果普洱茶不可能生黃麴黴毒素,“濕”的高溫高濕也不能生黃麴黴毒素,那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其問題仍然是出在個“濕”上。是“濕”的二次。凡是參觀過“濕”的人都有一個直印象,就是、亂、差
 
    “”裏常存在一些與普洱茶不相物,有地上常散落一些小食品的碎屑。再加上人員進出沒有更衣和鞋的習慣,哪怕某個人僅僅是鞋底帶進來一點花生與乾的碎屑,都會形成第一次染,而些小物料在“濕這種高溫高濕的境中,很容易與黃麴黴合,生成二次染物一一黃麴黴毒素。染物又會就近“漂移”到普洱茶上。因此,很多大部分普洱茶沒有黃麴黴毒素,只是少部分才有。如果要是普洱茶能生成黃麴黴毒素的,那當是少部分,而是在一個空境下,都會有。所以,少部分的普洱茶存在黃麴黴毒素其是二次染所致也就是“濕”在明了幾十年後,卻一直沒有成普洱茶藏的主流,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裏。
  
        因此,《廣州某茶葉市普洱茶中多生物毒素調查》重點是通過樣品中出的黃麴黴毒素們對“濕這種貯藏普洱茶引起警惕。也是“濕”存在問題的一次資料化的真披露。而非指向整個普洱茶。就如糧食檢測門每年都從全國糧食儲備庫發現別樣品出黃麴黴毒素一,其檢測果只能用於完善區管理,調整作流程。而不會告全國人民不能食用糧食,“食用糧食是得癌症的最快方法”。所以,對專業性的告不能憑藉個人臆斷或想像。更不能任意拔高或拓展。否,只能出專業性的誤讀

普洱茶應如何避免二次污染
我們應當感謝這場爭論。雖然這場爭論給普洱茶消費者帶來一定的恐慌。但從另一個方面卻使我們更加自覺地關注食品安全,有效地避免產品的二次污染。其中,有三個方面應引起我們重視:
 
1普洱茶的加工與貯藏過程嚴禁非茶葉物質的混入。如個別的小廠誤認為茶果(茶樹上結的小果子,內含茶籽)可以使普洱茶發酵時起到提高香氣作用,有意加一點進去,卻不知這種茶籽是含油脂的,在黴變後,很可能產生黃麴黴毒素。
 
2、關注普洱茶貯藏的標準化與主體工藝的科學化。普洱茶的貯藏屬於“茶葉貯藏化學”的範疇,在食品化學中的名稱為“後熟作用”。因此它的貯藏不應是一個簡單的倉儲概念。它應當是借鑒酒類(白酒、紅酒)窖藏與洞藏的經驗,形成更高層次的貯藏概念。其硬體與軟體的要求比酒窖更高才對。它的核心除了溫度與濕度的恰當配比外,更重要的是人流與物流分開,並對進出的人員嚴加限制,並要求二次更衣,禁止外來雜物侵入。只有在避免一次污染的前提下,才可能避免二次污染。
3對發現已造成二次污染的普洱茶必須堅決銷毀。至於個別人提出通過高溫蒸煮可分解黃麴黴毒素,但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因為黃麴黴毒素不溶于水,同時黃麴黴毒素B1又是耐高溫的,想讓它分解必須達到268這是一。其二,對懷疑出現二次污染的普洱茶先是隔離,然後取樣送檢,以確定是否造成二次污染。這裏也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用驗鈔燈照射普洱茶確定懷疑物件的方法。因為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黃麴黴毒素B1B2呈藍色螢光,黃麴黴毒素G1G2呈綠色螢光。但是,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太準確。仍然建議以送樣檢測為准。

什麼是二次污染
     
我們習慣將一次污染稱為“原生污染物”,是污染物直接混入物料(如糧食、茶葉等)或特定儲存環境中。而二次污染是在一次污染物侵入的前提下,通過自然的物理與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使“原生污染物”發生變化,並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出現了物化特徵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即“次生污染物”。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化學的描述統稱為二次污染

       通常的情況下,二次污染物比一次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汽可氧化為硫酸,進而生成硫酸霧,其對人體的破壞作用比二氧化硫強10倍。還如黃麴黴毒素,就是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寄生麯黴(a.parasiticus)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它的化學結構類似化合物,是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品。因此,在食品中檢測出的黃麴黴毒素通常視為二次污染所致
 
 

 普洱雜誌 微信號 puerh911


普洱茶有益身心不會致癌


普洱茶有益身心不會致癌

2014-02-25 周紅傑 普洱雜誌

科學·普洱茶有益身心,不會致癌
 
普洱茶不但不會致癌,反而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首先,普洱茶是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茶中珍品。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更加全面、系統和深入,科學客觀的闡述普洱茶讓眾多消費者從品飲普洱茶中受益。至今,無論是普洱茶的傳統消費區(港澳、臺灣、東南亞諸國,韓國、日本等),還是國內外新興的普洱茶消費區(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捷克等)都崇尚品飲普洱茶,但並未發現或報導有人因喝普洱茶而致癌
 
前幾年網路上一個微博實名為“人體工程學李建軍教授”在網路上大肆宣揚普洱茶致癌的言論,李建軍談到的三條有關普洱茶致癌言論都缺乏科學依據,站不住腳。我們在這裏不用對李建軍是個什麼樣的人作任何評價,但從他的三條有關普洱茶是最快致癌的說法中,我們看出他的說辭前後矛盾,邏輯混亂。
 
李建軍認為:“幽門桿菌會造成胃癌”這是對的。我們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他又說:“茶讓幽門桿菌無法黏在胃壁上”。既然普洱茶讓“幽門螺桿菌無法黏在胃壁上”,說明普洱茶有抑制和阻斷幽門螺桿菌危害我們的胃的作用,保護胃不受病原菌的侵害,這不正說明和驗證了普洱茶是養胃的佳品?李建軍又說:“且茶裏面的苯丙胺酸會讓人心情好。眾所周知,心情好是健康的基礎。喝普洱茶使我們能心情好,這不正是我們喝茶所追求的嗎?有了好的心情,不正是擁有健康的基石嗎?李建軍說的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壓力,家庭、社會責任,得與失、付出與收穫等等,諸多煩心的事都在困擾著我們,如果不調整好心態,健康是與我們無緣的。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有普洱茶“會讓人心情好”,消除了抑鬱和苦悶,怎麼還會患癌症呢?再看李建軍又說:“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為放了太久,裏面有大量的黃曲毒素是致癌物!”他的話說得很清楚:“一是因為放了太久,二是裏面有大量的黃曲毒素是致癌物”。大家應該明白:“普洱茶有越陳越香之說,但越陳越香從來都是有限定條件的。‘即好的普洱茶品質必須具備好的普洱茶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藝、科學的貯藏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周紅傑,2004)。’我們的消費者選購消費的普洱茶應該是品質符合食品要求的普洱茶。而要產生黃麴黴毒素,首先要有產生其毒素的條件,如果沒有,存放太久怎麼就會有大量的黃曲毒素呢?更不用說致癌了。且研究證實,黃麴黴毒素不溶于水,黃麴黴毒素被人體攝入的途徑是以食物為載體被吃進去,因此喝普洱茶不會攝入黃麴黴毒素。通過李建軍的言論,也從另一個方面給我們以警示——要注意食品安全,這是對的。普洱茶生產企業一定要樹立安全意識,建立健全普洱茶生產的安全管理體系,才能促進普洱茶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普洱雜誌  微信號 puerh911



澄清普洱茶致癌與骨質疏鬆之傳言



澄清普洱茶致癌與骨質疏鬆之傳言

2014-01-23 普洱雜誌

科學~澄清誤區回歸科學
 
無論何種存放條件,如果普洱茶以及其他任何食品檢測到含有黃麴黴毒素,表明該產品一定受到了污染,無論含量多少都應該引起其注意,尋找污染源,排除污染源。
 
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大多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作為雲南名片之一的普洱茶一直以來都備受市場熱捧,同時,隨著對普洱茶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這千百年來浸泡在茶碗裏的葉子有了新的瞭解和認知。之前,有關普洱茶致癌的話題在網路上瘋傳,對普洱茶造成了許多不良影響,本刊就普洱茶相關問題採訪了雲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盛軍
 
普洱:隨著人們對普洱茶的不斷認知,現在普洱茶已經不再是一種飲品那麼簡單了,那根據您的研究,普洱茶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功效呢?
 
盛軍:由於多種有益微生物參與茶葉發酵,形成了普洱茶熟茶的許多特殊成分,普洱茶在功效上形成了發酵茶的特徵品質,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茶褐素就是普洱熟茶的特徵活性因數。茶褐素是曬青毛茶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微生物存在的條件下,在微生物酶和茶葉多酚氧化酶的共同作用下,茶多酚、蛋白質、茶多糖等聚合形成的一類大分子。由於具有茶多酚的功能基團,茶褐素一方面保持了茶多酚的許多功效特性,如抗氧化、抗腫瘤、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同時還增加了許多茶多酚沒有的功能,如普洱茶中的茶褐素能夠強力結合油脂,抑制人體吸收,顯著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茶褐素能夠絡合茶葉中的咖啡因,所以不影響大部分人的睡眠等。
 
同時,羅瑛等最新研究表明,利用野生型的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測試甲醛對正常細胞的殺傷作用及普洱茶對正常細胞的保護作用,普洱茶可有效地預防甲醛導致的正常細胞死亡,提示了普洱茶對甲醛生物危害的防治功效。
 
普洱:許多人說普洱茶不宜多喝,因為茶水會把人身體內的鈣質帶走,普洱茶真會讓人體內的鈣流失嗎?
 
盛軍:澳大利亞研究者最新研究顯示,飲茶可以減少骨質丟失和骨質疏鬆的發生,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研究結果表明,定期飲茶的女性尤其是老年婦女,較不飲茶者有較高的骨密度,飲茶者的骨礦物質含量較高,且骨密度丟失較少。臺灣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平均喝兩杯茶,不論紅茶、綠茶或烏龍茶鐵觀音茶葉,持續至少六年,將有助於強化骨骼。有關研究顯示,茶葉中的茶多酚作用與雌激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可以對抗骨量的丟失。雲南農業大學邵宛芳教授對老鼠灌胃普洱茶研究發現,在三個月觀察期間,血液中鈣水準沒有變化。
 
吉林中醫藥科學院的陳麗穎教授課題組用去除卵巢的大鼠研究了喝茶對骨密度和雌激素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灌胃喝紅茶和普洱茶的大鼠能夠防止去除卵巢大鼠體內的雌激素減少,並能夠防止由於雌激素減少造成的骨密度丟失。這一研究成果從動物實驗水準解釋了國內外關於喝茶能夠防止骨質疏鬆的觀察結論。
 
普洱:之前網路上有傳言說普洱茶中有黃麴黴素,喝多了容易致癌,是這樣嗎?
 
盛軍: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對絕大多數微生物包括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國內外有很多食品採用茶多酚做為天然抑菌劑
 
2003年,臺灣地區曾經有過消費者對普洱茶長期存放污染黃麴黴、產生黃麴黴素的擔心,臺灣衛生管理部門委託孫璐西教授進行了相關實驗,探討普洱茶中可能存在的四種黴菌毒素-黃曲毒素、雜色麯黴素、赭曲酶毒素和桔毒素。他們抽驗了普洱茶樣品檢驗其含量,普洱茶樣品來源有一般傳統市場與商店,所有44件樣品均未發現有此四種黴菌毒素存在。更為有趣的是,他們還特別在實驗的未發酵的普洱茶樣品中人為地加入黃麴黴菌,用傳統的普洱熟茶發酵工藝進行發酵,竟然最後沒有監測到黃麴黴的存在,更未監測到黃麴黴毒素。這個實驗說明,在正常情況下,黃麴黴不易在茶葉中繁殖。
 
最近,國家普洱茶產品品質監督檢測中心對普洱市茶葉市場進行了抽樣檢查,共檢測了27個生產廠家的普洱茶產品。抽檢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未檢出黃麴黴和黃麴黴毒素,檢測結果將在近期公佈。
 
普洱:有人說食品每公斤含有小於5微克的黃麴黴毒素都是安全的,普洱茶中的黃麴黴素含量遠沒有達到使人致癌的劑量,所以普洱茶是安全的,是這樣嗎?

盛軍:這不是劑量多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我認為,無論何種存放條件,如果普洱茶以及其他任何食品檢測到含有黃麴黴毒素,表明該產品一定受到了污染,無論含量多少都應該引起其注意,尋找污染源,排除污染源。食品安全人命關天,發黴變質的普洱茶是不合格產品,應該禁止食用。



普洱雜誌  微信號 puerh911